我国设施蔬菜产业概况与“十三五”发展重点(

2022-11-18 14:20 admin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概况与“十三五”发展重点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一新形势下,设施蔬菜产业究竟该何去何从?《中国蔬菜》特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原首席专家、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会长、中国蔬菜协会副会长张真和谈全国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和“十三五”发展重点,并将谈话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1 推进“供给侧改革”,设施蔬菜前景好
 
    首先,我国设施蔬菜总面积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6年设施蔬菜面积391.5万hm2(5 872万亩),198彩注册步骤复杂吗?到2020年预计达到410.5万hm2(6 158万亩),发展面积在不断扩大。上述面积是否存在“水分”?个人认为是有的,有些省份还比较大。例如有一个设施蔬菜大省,2016年经过严格核实后的上报数据显示,该省设施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60.6%和39.2%,其中塑料小拱棚蔬菜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减少74.6%和61.6%,塑料大棚蔬菜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减少52.8%和27.5%、温室蔬菜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减少61.9%和40.6%。
 
    其次,设施蔬菜的产值继续保持高占比。2015年全国蔬菜(含西甜瓜,下同)总播种面积2 454.9万hm2(36 824万亩),产量88 421.6万t,总产值达到17 991.9亿元。其中设施蔬菜的播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23.4%、33.6%和63.1%。2016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2 548.8万hm2(38 232万亩),产量91 834.9万t,总产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其中设施蔬菜分别占21.5%、30.5%和62.7%。2016年设施蔬菜所占比重之所以有所下降,是因为一些蔬菜省份在“挤水分”。
 
    再次,设施蔬菜价格好,波动小。从总体价格看,近年来蔬菜价格波动加剧。2014年全国36种蔬菜产品年均批发价只有3.97元·kg-1,处于近5年同期最低位,2015年恢复性增长到4.39元·kg-1,2016年攀升到历史新高位4.93元·kg-1;从设施蔬菜的主要上市时期看,更显效益稳定。2012~2015年,12月至翌年4月的月均价不仅价位高而且波动小,其中月均价最高的2月均未低于5.5元·kg-1,2016年达到7元·kg-1,创历史新高。并且在2014年整个蔬菜产业产值和纯收入严重缩水的情况下,设施蔬菜效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总体来说,有效益才有发展,规模才会扩大,所以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设施蔬菜发展仍被看好。
 
    2 设施蔬菜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园艺设施抗灾生产性能不佳
 
    我国园艺设施抗灾生产性能不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温室制造业相对落后,国产温室结构性能差。二是进口温室价格昂贵,能耗高,生产效益差,国内大部分设施用不起。比如在北京,要想保证现代化连栋温室冬春茬黄瓜的优质高产,每平方米能耗花费大约需要300元,冬春茬温室番茄也要150元左右。三是老旧、劣质设施比重大,气象灾害频发。造成劣质温室比重大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日光温室采光、保温设计原理和应用技术的普及度不高,比如合理采光时段原理和异质复合蓄热保温体原理,连很多日光温室的设计者都不是很清楚,更不用说自发建造日光温室的广大菜农和社会组织了;再一个是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采取高额全覆盖的财政补贴政策和限期完成高指标发展任务,压力大,验收标准低,甚至没有标准,于是建成了一大批结构性能低劣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缺少排涝工程,风、雪、暴雨等自然灾害又时有发生,导致蔬菜冷害、冻害频发。
 
    2.2生产成本持续走高,比较效益滑坡
 
    一是劳动力结构劣化、价格持续上涨。据调查,大城市郊区菜农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远离大城市的农区菜农年龄以55岁居多,且多数是妇女。劳动力不仅结构劣化,而且成本持续上涨。用工成本最便宜的地方一天50~60元,普遍是80~140元。有调查显示,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设施蔬菜经营的主要成本,在蔬菜生产企业能占到总支出的40%~60%,有的甚至更高。二是综合机械化率非常低。整个蔬菜生产的综合机械化率在20%~30%,设施蔬菜更低。由于机械化程度低,生产用工多就不可避免,所以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设施蔬菜影响最大的是比较效益下滑。虽然之前说设施蔬菜主要上市期价位高、波动小,但是和过去相比,比较效益显著下降。三是资源消耗高。设施蔬菜单位面积的水、肥、药消耗量远高于大田作物,其利用率比大田作物更低,农资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四是生产力水平不高。设施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仍比较低,比如果菜类每平方米产量大都在10~30 kg。
 
    2.3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难以消除
 
    一是生产的分散性。时至今日,我国蔬菜生产仍以散户为主,在这种状况下,质量安全监管存在很多缝隙。一些不法药商钻空子,违禁添加剧毒、高毒农药,欺瞒农民,也有一些农民只顾眼前利益,只要能赚钱,就不管农残高低。二是监管的随意性。比如对投入品的监管压力大时管得严,压力小时就管得松,监管上没有尺度,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地区间宽严不一。三是追溯的虚无性。不少蔬菜产品都贴有可追溯二维码,但是真正用手机一扫,发现基本没内容,做样子的。但湖北长阳地区做得比较好,二维码扫出来的内容很丰富,从产品名称、生产时间,到用药施肥情况等一应俱全。四是流通的粗放性。在蔬菜流通环节,发达国家都是专用的蔬菜冷藏车运输,198彩温室规划我国则是多用简易车辆运输,这就导致国内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损耗。为了降低损耗,一些不法商贩会用违禁药剂保鲜,比如近年来报道的大白菜用甲醛、大葱用硫酸铜防腐等,这些非法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更使市民提心吊胆,对农产品缺乏信任。
 
    2.4蔬菜产业组织发展进程严重滞后
 
    首先,设施蔬菜生产仍以散户为主。其次,农事托管型社会化服务缺失。比如大田作物,不仅有专门负责植保、耕种、收获的公司,而且有从种到收全程托管的社会化服务;但是蔬菜作物托管服务就非常缺失。第三,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多有名无实。国内有很多合作社,但是真正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农资采购、统一种苗培育、统一病虫防治、统一产品等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的极少。往往是一些村里有权势的注册合作社,对上截留政府的优惠政策,对下“盘剥”村民。而国外的专业合作社,所有入社社员会共同出资注册一个公司专门经营合作社的产品,统一为社员采购农资产品;社员的蔬菜采收后,都严格按照规定的等级标准进行商品化处理,然后交由公司统一销售,公司将产品卖掉后凭电子结算单与社员进行结算,在此之前公司无需向社员支付产品收购资金,年底公司还会按照股份进行利润分红,利益联结机制非常紧密。但是国内很多合作社都没有利益联结机制。第四,销售服务主力军仍是经纪人、个体营销户,缺乏现代经营销售服务组织。所以整个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仍相当低。
 
    3 设施蔬菜产业“十三五”发展重点
 
    3.1全面提升设施的抗灾生产性能
 
    一要鼓励引导大型、老旧、劣质园艺设施的升级改造,提升其结构性能,增强抗御至少5~10年一遇的严寒、风雪、雾霾等气象灾害的性能,同时兼顾适应机械化作业。各级政府应当像当初鼓励发展一样,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措施,引导蔬菜园艺设施升级改造,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二要大力加强设施蔬菜园区的排涝工程建设,保证在大暴雨量级下雨水不倒灌、园区不出现大面积积水。各地对灌溉都很重视,但是对排涝重视不够,比如2012年7月的京津冀特大暴雨,造成下挖式日光温室大面积垮塌,损失巨大。近年来北方夏季突降暴雨的频率呈上升之势,就更要重视园区排涝。
 
    还要改善通风。现在所有的拱形棚只是两侧开口通风,高温热害问题突出,但是顶部开口通风又会漏雨水。怎么办?通过在棚顶增加一个微小拱棚,实现顶部防雨通风,显著加强“烟囱效应”,提高通风降温效果。
 
    此外,研制菌菜复合型现代化温室集群,实现能量梯级利用,构建菌菜复合生态系统。即温室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种植蔬菜的温室,下部为生产食用菌的菇房。例如双孢菇,在双孢菇生产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需要16~20 ℃的温度,并且需要通过不断换气来保证菇房空气清新,那么可以将菇房交换的气体引入蔬菜温室,夜间防止温度过低、白天防止温度过高,同时从菇房交换出来的气体中含有900 cm3·m-3的CO2,可为温室补充CO2,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